2021“生物导弹”抗体偶联药洞察报告

ADC药物

抗体偶联药物是通过linker将单抗和毒性药物分子偶联在一起,利用抗体的特异性靶向运输药物分子到靶组织发挥作用,因此,在肿瘤治疗领域ADC既能具有靶向的高度选择性,又具有化疗的强大杀伤力,被称之为“生物导弹”。

ADC药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0年,受限于其合成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和长期的脱靶、特异性抗原的发现等技术难题,ADC药物早期发展坎坷。得益于单克隆抗体的不断优化使得肿瘤细胞靶向性提高,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种类更多以及定点偶联技术的发展,近几年ADC药物研发进展迅速。

ADC药物的概念由来已久,最早在1900年由Paul Ehrlich 首次提出,但过往受限于其合成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和长期的脱靶、特异性抗原的发现等技术难题,ADC行业发展坎坷,后续科学家们就如何合成 ADC药物、提高安全性、降低脱靶性和毒副作用进行了多年试验和不断迭代,因此直到近几年ADC药物才迎来快速发展。
ADC 共经历了三代技术变革,治疗窗口得到较大改善:
第一代 ADC 的小分子毒性不够强, ADC 不够稳定, 大多以 失败告终;
第二代药物采用毒性更强大的小分子,克服了第一代效力不足的弱点,并对抗体进行了优化;
第三代 ADC 药物的诞生主要得益于定点偶联技术的发展。

2021“生物导弹”抗体偶联药洞察报告